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讲的是现代汉语吗_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
1.请举例说明语序在汉语中的特点和功能
2.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何特点
3.短语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位,急急急急急~~
4.老虎扑了过去一下子逮住了狐狸改为被子句
5.把字句的特点?
摘 要:运用生成语法的知识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涉及语义及其句法两个方面。从语义上来看,英汉对比关系结构都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组成,即两个分句之间都表现出主从关系。从句法上来看,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其中英语中的成对标记词经历了从原来位置到句首的移位,汉语的成对标记词没有经历移位。我们定,成对标记词移位和不移位是受到特征[+/- comparative]的制约,符合最简方案的精神。
关键词:对比关系结构 成对标记词 移位
一、引言
英汉对比关系结构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边缘的句型结构。英语里是有成对的“the+comparative”出现,汉语里有成对的“越”出现,见下例(1-4),它们都是起连接两个分句的作用。与传统的连接词不同,它们在句子里面充当一定的句法功能。也就是说,这种结构不是由连词之类的功能语类连接两个分句,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汇语类来连接。在文献中,英语的对比关系结构研究主要来自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相对应的汉语“越……越……”结构很少被人注意。基于该结构的独特性,本文试图对英汉中的对比关系结构做一个全面的研究。
(1)The more you eat, the less you want.
(2)The harder he studies, the better result he will get.
(3)越多人离开,她的心里越难受。
(4)他越说,我越不高兴。
二、英语对比关系结构
英语对比关系结构就是“the more...the more...”结构,其特点是有成对的标志语出现,成对标志语“the+ comparative”句子看似平行,其实不然。鉴于成对标志语词性不同,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功能作用,根据词性,该结构在从句中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1.AP型。“the+comparative”部分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分,既可以在句中做表语(5),也可以做定语(6)。
(5)The more careful we are, the more we will find.
(6)The more people left, the sadder she became.
2.ADVP型。副词性成分,主要在句子中做状语。
(7)The more carefully we look, the more we will find.
(8)The more you said, the better I understand.
三、英语对比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
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曾经探讨过英语对比关系结构中两个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并认为它们之间是主从的语义关系,第一个分句是句子的从句,第二个句子是句子的主句。本文继承他们的观点并且在下一节也试图证明汉语中的对应结构也是主从关系。证明两个分句之间是主从关系主要有如下的语言事实:
第一,虚拟语气的形态词可以加在第二个分句后面,而不能够加在第一个分句后面,说明第二个分句才是句子的主句。
(9)a. I demand that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I demand that the more he get,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第二, 反意疑问可以对第二个分句进行反问,但是不能对第一个分句进行反问,进一步证明第二个分句是主句。
(10)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will he?
b. *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does he?
第三, 助动词“will”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而不能出现在第一个分句里面。由于英语表示条件的从句即使是将来时态也必须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11c,d),由此更进一步说明第一个分句是从句,第二个分句是主句。
(11)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The more he will get,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c.If she invites me to the party, I will send her a beautiful present.
d. * If she will invite me to the party, I will send her a beautiful present.
第四,代名词后置说明了第一个分句是从句,在这个从句里面的人称代词有一个先行的名词在主句里面可以回指这个代词。
(12)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The more John gets, the more he will pay to me.
c. John will pay more to me if he gets more.
d. * He will pay more to me if John gets more.
四、汉语对比关系结构
由于汉语中的“越”字基本就是一个副词,根据词性来划分这种结构类型就没有意义。但是,汉语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语言,句子之间的组合形式非常自由,根据句子的组合形式,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四种类型的对比关系句,如下(1-4)。但是我们把(1)类的标准型的句子作为研究的对象。
1.标准型。这种类型的句子包括两个从句,而且两个从句各有一个独立的主语和谓语,从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13)孩子考得越好,我的心里越高兴。
(14)她越说,我越不高兴。
2.紧缩型。此种类型的句子也有两个句子,但是它们共一个主语,中间没有逗号隔开两个分句。
(15)她越听越糊涂。
(16)我越说越伤心。
两个从句共享一个主语,我们可以看作其中任何一个主语是空的,总结一下,一共有下面(a)(b)两种情况:
在(a)句里,两个从句呈线性排列,而在(b)和(c)句子里,第一个从句包含在第二个从句里面。无论如何,这三种句子结构都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完整的子句组成,其中一个子句的主语省掉的结果。如(21)(22)所示,省略第二个从句的主语和逗号可以得到(a)句子,省略第一个从句的主语和并将它包含在第二个从句中得到(b)句子,省略第二个从句的主语而把第一个从句包含在第二个从句中得到(c)句子。
(21)他越听,他越糊涂。
(22)我越说,我越伤心。
3.连环型
这种类型的句子一般由三个从句组成,中间的那个子句充当两个角色:它可以跟第一个子句组成一个标准型的对比关系句,此时它是作为第二个从句出现的;它也可以跟第三个子句组成一个标准型的对比关系句,此时它是作为标准型的第一个子句出现的。如下例:
(23)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顶撞越多,广州人对的了解就越多,对的误解和闲话就越少。
既然中间的子句在整个句子中起双重作用,我们可以看成是这种类型的句子由两个标准类型的句子组成,由于经济的考虑,省略了中间那个重复的。
(25)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受的闲气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26)顶撞越多,广州人对的了解就越多;广州人对的了解越多,对的误解和闲话就越少。
4.反环型
反环型的对比关系句子由四个子句组成,前两个子句和后两个子句各成为一个标准的对比关系句,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后两个子句是前两个子句的颠倒,也即两个子句的逻辑关系发生了改变。
(27)越有越吝啬,越吝啬越有;我又不向你借钱,何必恐慌?
(28)圣上护着,谁攻田文镜,立地就疑是冲着新政,冲着自己。越攻越护,越护越攻。
尽管这种反环型的句子同连环型的句子都共享中间的一个子句,但是反环型的句子中,中间重复的子句是不可以省略的。
(29)*越有越吝啬越有。
(30)*越攻越护越攻。
五、汉语对比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
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从标准型的句子着手,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他们中间,去掉任何一个子句句子都显得不完整。
(31)*你付出越多。
(32)*(你)得到越多。
另外,“越”在句子中起连接两个从句的连接词功能,因为去掉任何一个“越”字,句子都不合语法。
(33)*你付出多,得到越多。
(34)*你付出越多,得到多。
至于说两个从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证明。如果是并列关系,应该可以加上诸如“和”(表示并列)或者“但是”(表示转折)之类的连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35)*你付出越多和得到越多。
(36)*你付出越多,但是得到越多。
由此,我们试图从几个方面去检验是否两个从句之间是从属关系。
首先,“吗”这个用在主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以放在第二个子句后面,而不能放在第一个子句后面。
(37)你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吗?
(38)*你付出越多吗,得到越多。
第二,用在主句中的“就”也只能放在第二个子句里面。
(39)你付出越多,得到就越多。
(40)*你付出就越多,得到越多。
第三,“如果”、“一旦”这种表示条件关系的连接词可以出现在第一个子句里面,构成从句之间的条件关系。
(41)如果你得到越多,你付出就越多。
(42)一旦你得到越多,你付出就越多。
从上面的检验结果看来,两个从句之间表现出从属主从句的关系,第一个子句是从句,第二个子句是主句。
六、英汉对比关系结构的句法移位
英语对比关系结构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经历了移位,每个从句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都从原来的位置移到从句句首的位置,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trace)。
为什么说现有的句子是移位的结果?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 从句法的角度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考察,发现该结构中分句句首的比较成分同句中的空位(gap)有直接的依赖关系。两个分句都表现出无约束依赖性(unbounded dependency)。
第三, 非法移动既造成强式wh-孤岛效应,也会造成弱势wh-孤岛效应。
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结构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具有wh-问句的特点,其移位规则跟wh-问句是异曲同工的。两者都是从原来句中的位置移动到句首的位置[Spec,CP],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
同样,汉语的“越……越……”结构也和汉语的特殊疑问句一样,两者都不需要经过移位。由此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英语的对比关系句需要经过移位,而汉语的对比关系不需要移位呢?根据移位理论说,移位是受特征驱使,某些语类的语法特征必须受到核查。在英语疑问句中,wh-词的[+wh]特征需要核查,由此引发了移位,而汉语的特殊疑问词“什么”具有[-wh]特征,它不需要得到核查,疑问词也就不需要移位。同理,在对比关系结构中,我们设想英语的“the+comparative”具有[+comparative]的特征需要得到核查,由此引发了该部分移动到句子的前面去消除这种不可解读的特征,而汉语的“越”具备[-comparative]的特征,该特征本身可以解读,所以不需要移动到句首去检验。
七、结束语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发现英汉的对比关系结构从语义上来看都是由一个从句和一个主句组成。从句法角度看,那个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而非功能语类。成对标记词在英语中经历了移位,而在汉语中留在原位,其中英语的对比关系结构移位是受到[+comparative]这个不可解读特征的驱使,而汉语对比关系结构中的“越”字不具备该特征,所以不需要移位。
参考文献:
[1]Culocover, Peter W. & Ray Jackendoff.The view from the periphery: the English comparative correlative. Linguistic Inquiry 1999.30(4):543-571.
[2]Haegeman, Liliane.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Combridge,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3]Radford, Andrew.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丁树声.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商务印书馆,1961.
[5]李科第. 汉语虚词词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刘坚.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2.
[7]温宾利. 当代句法学导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张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请举例说明语序在汉语中的特点和功能
长句就是用词在十个以上的句子,这句话是错误的,相关内容如下:
长句通常指的是包含多个子句或短语,而且结构复杂、长度较长的句子。
1.长句的定义和特点
长句是指在语法上包含了多个子句或短语,并且结构复杂、长度较长的句子。它的特点是句子内部有多个分句,通过连接词或标点符号进行衔接。
2.长句的结构和形式
长句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构成,如使用并列连词(如and、but、or)、从属连词(如because、although、while)、关系代词和副词(如who、which、where、when)、强调句式、倒装等。这些结构和形式使得长句能够表达更加复杂和详尽的信息。
3.长句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长句的使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它可以帮助表达更复杂的逻辑关系、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以及更多的背景信息。长句在学术写作、文学作品、演讲和辩论等领域经常被使用,可以使文章或言辞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
4.长句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在使用长句时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清晰性。要保证句子的主旨明确,避免句子过于冗长和拖沓。此外,可以运用适当的标点符号、连接词和分段等手段,使句子更易读和理解。
拓展知识:
A.长句与简洁的对比
长句虽然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简洁的短句或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更为有效。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句子长度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B.长句的练习方法
练习构建长句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专业的论文来学习长句的结构和用法。同时,可以进行句子拆解和重组的练习,以增强对长句的理解和运用。
C.长句的翻译技巧
在进行长句的翻译时,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可以用分段翻译、转换句式或使用等效的表达方式等技巧,确保译文的准确和流畅。
D.长句的阅读和理解
在阅读长句时,可以通过标点符号、连接词和上下文的理解来帮助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逐步训练对长句的理解能力,提高解读长句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的详细描述和拓展知识,相信您对长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长句的运用需要灵活掌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运用,以达到更准确、简明和流畅的表达目的。
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何特点
语序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排列顺序,修饰语之间的排列顺序。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如果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
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扩展资料:
主词、受词、动词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六种,以下以S代表主词(主语)、V代表动词(谓语)、O代表受词(宾语),依照最常使用的语序到最少使用的排列:
SOV─像日语、韩语、藏语、土耳其语、巴斯克语、波斯语、巴利语等,人造语言逻辑语使用SOV语序也是可被接受的用法,纵然在逻辑语中,SVO语序比较常用,详情请见逻辑语文法;在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语序(如“把”字句);
另外拉丁语这个基本上语序自由的语言也最常用这种顺序,纵然六种语序皆可,德语、荷兰语以SOV做为次要语序(用于子句从句当中),而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在受词为代名词时也使用SOV语序。值得注意的是,学语中的幼儿,在三岁前都是用SOV,而全球的手语都不约而同地是用SOV的。
SVO─像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越南语、马来语及印尼语、爪哇语、斯瓦希里语、基切语、人造语言世界语、逻辑语等,以及许多种类的克里奥尔语(如托克皮辛语)
VSO─像古典阿拉伯语、圣经希伯来语、许多马雅语族语言、威尔士语及一些凯尔特语族海岛凯尔特语支语言
VOS─像斐济语、马达加斯加语、古爪哇语、索西语(玛雅索西族语言)等
OSV─像Xante语,萨丁尼亚人讲意大利语时经常使用此语序,英语(尤其**《星际大战》角色尤达讲的英语更是如此)、汉语(主要和话题优先有关)和人造语言克林贡语有时也使用此语序。汉语的被动式为此种语序。
OVS─像Hixkaryana语,人造语言克林贡语等,这种语序最少被人类自然语言所使用,许多SVO语序语言的被动式即为OVS(但汉语例外)。德语和荷兰语在主句只有一个动词时其语序可视为SVO,但是在主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或者是从句时为SOV,关于这两种语言的语法请参见动词第二顺位。
使用SOV语序和使用SV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所有语言比例的75%以上(根据日语版维基百科,使用SOV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45%,使用SV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35%,使用VSO语序的语言占了全球语言的18%)。
百度百科-语序
短语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位,急急急急急~~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认识是不一样的。下面介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的观点:
客: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弄不很清楚。今天想听听你的意见。
主:特点因比较而显,没有比较就没有特点。所以要问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先要问你是拿汉语跟哪种语言比较。
客:过去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概都是跟印欧语比较的。现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恐怕也还是要跟印欧语相比。
主:要是跟印欧语比,经常提到的有两点:一是说汉语是单音节语,二是说汉语没有形态。
客:你认为这两点符合事实吗?
主:如果单音节语的意思是说汉语的语素(morpheme)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那是符合事实的。说汉语缺乏印欧语里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的变化,那自然也符合事实。
客:通常说因为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词序和虚词显得特别重要。
主:这种说法非常含胡。说汉语的词序特别重要,似乎暗示印欧语里词序不那么重要。实际情况恐怕不是这样。拿英语来说,词在句子里的位置相当稳定,倒是汉语的词序显得有一定的灵活性,随便举些例子来看:
(1)我不吃羊肉~羊肉我(可)不吃~我羊肉不吃(吃牛肉)
(2)肉末夹烧饼~烧饼夹肉末
(3)你淋着雨没有~雨淋着你没有
(4)他住在城里~他在城里住
(5)借给他一笔钱~借一笔钱给他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我们当然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灵活,可是我们也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不灵活。在谈到汉语语法的特点时,有人一会儿说汉语的词序重要,一会儿又说汉语的句子组织灵活,忘记了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客:要是拿汉语跟拉丁语比较,恐怕还得承认拉丁语的词序要比汉语灵活。
主:是的。"保罗看见了玛丽"在拉丁语里可以有六种说法:
Paulus vidit Mariam。 Mariam vidit Paulus。
Paulus Mariam vidit。 Mariam Paulus vidit。
Vidit Paulus Mariam。 Vidit Mariam Paulus。
汉语的词序当然没有这么自由。不过在拉丁语里,这六种说法只是词序不同,结构并没有变。在汉语里,不同的词序往往代表不同的结构。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可以说汉语的词序比印欧语重要。不过通常说汉语词序重要并不是这个意思。
客:那末说汉语的虚词特别重要,是不是符合事实呢?
主:这就跟说汉语的词序特别重要一样,似乎暗含着印欧语的虚词不太重要的意思。事实正好相反,印欧语里该用虚词的地方不能不用,汉语句子里的虚词倒是常常可以"省略",特别是在口语里。例如:
(6)买不起别买。(要是买不起就别买。)
(7)没带眼镜看不见。(因为没带眼镜,所以看不见。)
这就是通常说的"意合法"。此外,口语里甚至连一些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有时候也可以不说出来。例如:
(8)你搁桌上吧。(你搁在桌上吧。)
(9)洗干干净净收着。(洗得干干净净收着。)
客:你说的这些我都很同意。那末照你看,汉语语法真正的特点在哪里呢?
主:要是细大不捐的话,可以举出很多条来。要是拣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来说,主要只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两条都是笼统的说法,每条都概括了汉语语法的一些具体的特点。
客:这么说确实太笼统,我一下子领会不了。请你给我解释一下。
主: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致说来,动词跟谓语对应,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对应,就象下边的图式所表示的那样:
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大致的情形可以从下边的图式里看出来:
客:图二包括了图一的全部内容。不同的是在图二里:(1)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做主宾语,(2)名词可以做定语,(3)形容词可以做谓语和状语,(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这些都是图一里没有的。
主:你归纳得很正确。这些正是汉语语法的特点,特别是(1)和(2)。我们先来讨论(1)。在印欧语里--姑且以英语为例--动词和形容词只有通过构词手段或者句法手段转化为名词性成分之后才能在主宾语位置上出现。拿动词来说,限定形式(finite verb)只能做谓语,要把动词放到主宾语位置上去,必须把它变成不定形式(infinitive)或者分词形式(participle)。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无论是做谓语还是做主宾语,都是一个样子。传统汉语语法著作认为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已经名词化了。这是拿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汉语。就汉语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动词和形容词既能做谓语,又能做主宾语,做主宾语的时候,还是动词、形容词,并没有改变性质。这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说它重要,因为这件事不但影响我们对整个词类问题的看法,而且还关系到对句法结构的看法。现在再说(2)。印欧语里经常修饰名词的是形容词。在有些语言里,做定语甚至是形容词的专职。名词只有加上形容词后缀转化为形容词之后才能做定语。汉语的情形不同。名词无论做主宾语还是做定语都是一个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语里名词修饰名词十分自由。只要意义上配搭得拢,就可以直接粘合在一起组成偏正结构,甚至把一连串名词叠加在一起造成复杂的偏正结构,例如:
(10)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粮食产量概况
这也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的一个特点。
客: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和谓语,也跟印欧语不同。
主:汉语形容词能够跟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各种句法成分对应,功能最为广泛。在印欧语里,做状语的只能是副词。因此有的汉语语法著作也把状语位置上的词一律看成副词,结果是副词和状语变成了同义语。其实汉语里做状语的不限于副词。形容词,特别是状态形容词(远远的、好好儿的、规规矩矩的、慢腾腾的)也经常做状语。总之,早先的汉语语法用印欧语的眼光看待汉语,认为做主宾语是名词的专利,做定语是形容词的专利,做状语是副词的专利。这种看法为过去的汉语语法体系带来了两方面的后果:第一,为了弥缝矛盾,不得不建立一种对汉语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的词类转化的说法,例如说动词和形容词在主宾语位置上的时候转化为名词,名词在定语位置上的时候转化为形容词等等。第二,由于百分之八九十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做主宾语,能够做定语的名词百分比更高,这就等于说绝大部分实词的词类都可以转化,因此只能得出词无定类的结论。有的汉语语法书所以会走上这条路,根本的原因是受了印欧语语法观念的束缚,看不见汉语自己的特点,不知道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多功能"的,不象印欧语那样,一种词类只跟一种句法成分对应。
客:现在请你接着谈汉语语法的第二个大特点吧。
主:这个特点也是跟印欧语相比才显出来的。印欧语里句子的构造跟词组的构造不同。拿英语来说,句子(sentence)的谓语部分必须有一个由限定式动词(finite verb)充任的主要动词(main verb)。词组(phrase)里是不允许有限定式动词的,词组里要是有动词的话,只能是不定形式(infmitive)或者分词形式(participle),不能是限定形式。包孕在句子里头的子句(clause)跟独立的句子一样,也由限定式动词担任谓语。总之,句子和子句是一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一套构造原则。举例来说:
(11)He flies a plane。(他开飞机。)
(12)To fly a plane is easy。(开飞机容易。)
(13)Flying plane is easy。(同上)
在(11)里,flies在谓语位置上,用的是限定形式。在(12)和(13)里,to fly a plano和flyingaphne在主语位置上,分别用不定形式和分词形式。汉语的情形不同,动词和动词结构不管在哪里出现,形式完全一样。(11)-(13)里的flies a plane, to fly a plane, flying a plane用汉语说出来都是"开飞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的一致性还特别表现在主谓结构上。汉语的主谓结构独立的时侯相当于英语的句子,不独立的时候相当于英语的子句。按英语语法的观点来看,它是和词组相对立的东西。汉语的主谓结构实际上也是一种词组,跟其它类型的词组地位完全平等。它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做句法成分。
客:有的语法书上说主谓结构可以做谓语。例如把"这个人心眼儿好"里的"心眼儿好"看成是谓语位置上的主谓结构。这种说法恐怕很难让人接受。我不知道除了汉语以外还有哪种语言有这样的句式。
主:要是别的语言里没有,岂不是正好证明它是汉语的特点?"这个人心眼儿好"还可以勉强说"这个人"后头省略了"的"字,"这个人确实心眼儿好"就不能这么解释了。可见汉语确实有主谓结构做谓语的格式。不但现代汉语里有;古汉语里也有不但汉语有,汉藏语系的其它一些语言里也有。跟印欧语比较的时候,主谓结构可以做谓语是汉语语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有的语法著作承认主谓结构可以做谓语,但是总觉得这不是-种"常规的"句式,所以总想把它限制在很小的范围里,不许越雷池一步。其实主谓结构做谓语的格式是汉语里最常见最重要的句式之一。应该看成是正好跟"主-动-宾"相匹配的基本句式。
客:你这么说恐怕太夸张了吧。
主:一点也不夸张。由于宾语提前的说法没有根据,过去认为是宾语提前的SOV(我羊肉不吃)和OSV(羊肉我不吃)两类格式都应该解释为主谓结构做谓语的SSV。既然SOV和OSV都不存在,所以跟SVO相配的只能是SSV了。
客:你提出的汉语语法的两个特点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不过我说不清楚是什么样的联系。
主:你的感觉是有根据的。造成这两个特点的根源都在于汉语词类没有形式标记。英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放到主宾语位置上去的时候要么在后头加上名词后缀-ness,-ation,-ment,-ity之类使它转化为名词,要么把动词变成不定形式或者分词形式。汉语词类没有这种形式标记,不管放在什么语法位置上,形式都一样,这就造成了词类多功能的现象。另外一方面,由于汉语动词没有限定形式与非限定形式(不定形式和分词形式)的对立,这就造成了词组和句子构造上的一致性。
客:这样看起来,汉语语法最根本的特点还是缺乏形态变化。
主:汉语缺乏形态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事实,所以谁都会说汉语语法的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可是只有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比较,才能看清这个简单的现象背后的深刻的含义。所以我们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徒劳的。
《语法答问》地址下载:
://chinese.qilu18/news/UploadFile/2006125125643795.pdf
老虎扑了过去一下子逮住了狐狸改为被子句
在现代汉语中,短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因为汉语的短语结构和句子的结构具有一致性。这个特点是跟印欧语相比才显出来的。印欧语里句子的构造跟短语的构造不同。拿英语来说,句子(sentence)的谓语部分必须有一个由限定式动词(finite verb)充任的主要动词(main verb)。短语(phrase)里是不允许有限定式动词的,短语里要是有动词的话,只能是不定形式(infmitive)或者分词形式(participle),不能是限定形式。包孕在句子里头的子句(clause)跟独立的句子一样,也由限定式动词担任谓语。总之,句子和子句是一套构造原则,短语是另一套构造原则。举例来说:
(1)He flies a plane。(他开飞机。)
(1)To fly a plane is easy。(开飞机容易。)
(1)Flying plane is easy。(同上)
在(1)里,flies在谓语位置上,用的是限定形式。在(2)和13)里,to fly a plano和flyingaphne在主语位置上,分别用不定形式和分词形式。汉语的情形不同,动词和动词结构不管在哪里出现,形式完全一样。(1)—(3)里的flies a plane, to fly a plane, flying a plane用汉语说出来都是“开飞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短语的构造原则的一致性还特别表现在主谓结构上。汉语的主谓结构独立的时侯相当于英语的句子,不独立的时候相当于英语的子句。按英语语法的观点来看,它是和短语相对立的东西。汉语的主谓结构实际上也是一种短语,跟其它类型的短语地位完全平等。它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做句法成分。汉语的很多短语加上语调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因此构建汉语语法体系,可以从短语这级语法单位来观察汉语语法各级语法单位的组合情况。
(1)以短语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把句法分析基本上都放在短语平面上。
(2)短语观和句子观:短语是词的组合体,词和短语之间是一种组成关系;句子由短语加上句调而形成,短语和句子之间是一种实现关系。
(3)根据词在短语里的分布定词类;根据形成句子的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确定句子的构造;用层次分析。
从以上要点可以看出:短语本位语法是从短语这一层面来观察汉语语法系统,特别是观察汉语语法的特点的;短语本位语法句法分析的平台是短语;短语本位语法把短语和构成短语的句法成分(定语、中心语等)作为语法分析的基本参照物。因此说,短语本位语法是以短语为基点建立起来的。
熙先生以短语为基点建立汉语语法体系是根据汉语语法的特点做出的选择。同印欧语语言相比,由于汉语的词类缺少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短语同印欧语语言的短语的构造(句法)是不同的,汉语的短语的类型同印欧语语言也是不同的;由于汉语的词类缺少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词类在短语中的分布同印欧语语言也是不同的,因分布不同而形成的具有各自的分布特征和语义特征的词类(包括小类)同印欧语语言也是不同的。这是汉语同印欧语语言的区别之处,也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在。另一方面,无论是哪种语言的句子,无论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还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不管是“主语一谓语”模式的句子也好,“话题一说明”模式的句子也好,短语都是构造句子的基本单位,句子也都有层次性。以短语为基点,根据词在短语中的分布,可以较好地建立汉语的词类系统;以短语为基点,描写短语的构造,也可以较好地描写汉语的句法;以短语为构句的基本成分,也可以较好地刻画汉语句子的构造和句型系统。
把字句的特点?
老虎扑过去,狐狸被一下逮住了。
“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它是受事主语的一种。基本的结构为:宾语+“被”+主语+动作。
被字句的成立条件:
1、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2、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省略施事者。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后来突破了这种局限。
扩展资料:
与被字句类似的还有把字句。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 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
1、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2、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3、“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说话人要有确指的对象,不能含糊不清。
百度百科-被字句
百度百科-把字句
1、谓语动词不能是只是动词。
2、“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1、在互换中,句子中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 是错误的。)
2、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 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扩展资料
把被子句转换方法
方法:“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首先找出句子中人和物的关系,再用把字句或被字句来重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看几个例子)
例:大水淹没了庄稼。说的是谁和谁的关系:(对了)大水和庄稼的关系;那谁把谁怎么样了:主动者是大水,被动者是庄家。淹没了是动作。
所以改成把字句是大水把庄稼淹没了。那是谁被谁怎么样了: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再说长一点的句子,长一点的句子会碰到很多修饰语。
百度百科-把字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