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专项训练教案_小学句子专项训练讲座信息
1.“听取讲座 ” 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
2.《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阶梯化秘密》讲座摘要
3.讲座整理王崧舟讲述《文化自觉背景下文言文怎么教》
4.小学生作文讲座(五)怎样写想象作文
5.只用五个英语句子拟下面通知。讲座主讲人:最近到阳江访问的史密斯教授。内容:美国中学教育。
6.小学六年级的教材里,23课《向命运挑战》里的霍金的资料谁有?谢谢拉!~~
7.需要大量修改病语的句子!
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阅读是汲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对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指导阅读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给学生智慧仓库里增添一笔财富;阅读教学中的任何一项训练都不同程度地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摘自《当代语文教育学》)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办法等,所以很难真正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尤其是课内教学将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得非常满,难以腾出课内教学时间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拓展孩子的课外阅读量。 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
课外阅读的管理、引导滞后,从而使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质效很低,并亟待提高。 根据本校学生语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特点,在本学期,为了在课内教学时间争取更多的阅读指导时间,进行更为扎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我们进行了基本课内文本的相关文本群文阅读进课堂的研究,主要对群文阅读进课堂的时机及文本的选择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从以下三种基于课内文本的群文阅读拓展教学探索,努力构建大语文课堂。
一、简化课内教学,精简教学课时,引入相关文本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不少文本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并非难题,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些明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弄明白的问题,老师也要提问。有些课文的教学,老师处理得比较复杂,总想挖掘文本中所有语言文字训练点,忘记了一课一得,把语文课上得简简单单。
这两种情况无疑浪费了不少课堂教学的时间,也给课内群文阅读带来了时间上的障碍。 为保证群文阅读的时间,我们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比较容易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点比较少或孩子容易掌握的课文,如童话、神话,简化语文课堂教学,只选择孩子们最难掌握的一到两个语文训练点进行教学,将两个课时的课文教学压缩到一个课时内,在保证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节约出一个课时的时间,第二课时进行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本阅读。
如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神话这样一种故事类型,第一课时课内教学,老师就抓住了文中的字词和让孩子通过文本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这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既落实了孩子的字词基础,又让孩子津津有味地阅读文本,对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老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曾听说过的,通过动画片看过的,通过儿童文本读过的神话,激发孩子对神话的阅读兴趣,再给孩子们带来了《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四个中国神话,让孩子们通过文字再一次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远古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并让孩子们了解文字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又引入了《圣经》中的《创世纪》篇章,让孩子阅读西方开天辟地的故事,初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围绕课内文本,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文本,落实课外阅读,做到课外阅读进课堂,有指导,有交流,有反馈。
二、基于文本特点,挤进课外阅读,帮助深化主旨 课本中的某一些课文,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对于老师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边教边挤进相关文本的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阅读面,而且可以用主题相同却丰富多样的文本,帮助更好的理解课文主题,深化主旨。 如在教学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透过文字要传达的时间宝贵的主旨,但文中许多表达对于三年级孩子,理解起来还比较困难。
于是在教学中,老师没有在课文的词句上过多纠缠,而是在课内挤进了一组有关时间的文本,其中形式丰富,有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匆匆》,有儿童诗《时间是一只蝴蝶》、《今天》、《一天只有一个早晨》,还有林清玄另一篇与时间相关的散文《与太阳赛跑》,同时进行阅读指导,每读一篇都有不同的阅读指导方向,让孩子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更了解了时间是什么,时间从何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作者追赶时间的快乐,通过这样一组文章的阅读、交流及创作,还让孩子丰富、积累了语言,感受了语言的丰富和美妙,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练习。 三、课内教学为点,课外阅读为面,做阅读点灯人 语文教师应将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识字的增多,不仅具备了阅读课外书的条件,而且也产生了阅读课外书的愿望。
2.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张寿山一、要让学生喜欢“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一般说来,要让一堂阅读教学课堂成功进行,首先教师在教学导语的设置上是很讲究的,导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课文教学的开始因地制宜、清楚恰当地导入,同时又能吸引学生步入课文学习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导入时,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大年三十,要过年了,同学们心情怎么样?你们在年三十都做些什么?(当然很高兴了,可以得到父母亲人给的压岁钱,可以吃许多鲜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开心…….)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么呢?她跟你们一样过得开心幸福吗?(学生产生猜想)就让我们带着疑惑进入课文学习吧!”这两则导入,后面一则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教师的导语不单单只是课文开篇的导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导语。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通过多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读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学生对文本多读的重要性。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发展,阅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可盲目,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者信息、同类文章等的相关资料书籍,丰富知识面,扩大阅读视野,以便在学习课文时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掌握良好的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不要只偏重知识能力的学习,更要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一篇文章既要让学生从中学到基础的文本知识,又要从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要让学生学会“读”,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好奇、新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老师都无从回答,当问及这些问题的来由时,往往听到的回答是从某某书上看到的,某某杂志上知道的之类。这些都是课外阅读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知识面的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在调动学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馈,汇报总结。我在教学《聪明的使者》一文时,一学生读后质疑到:陆东赞怎么会这么聪明?我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大家纷纷发言,认为陆东赞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知识面广…… 等等,的确,我们不能只在乎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要让学生学会“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阅读本身是对生活的积累,教材只是一种“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初读感知、再读加深理解、多读深化对内容的学习及延伸的方式去学习。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当谈到乌鸦喝到水的好办法时,有学生说乌鸦可以推倒瓶子喝到水,有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喝到水,还有的说打砸破瓶子上半部分等,虽然有的想法在乌鸦本身无法做到,但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乌鸦想用自己的办法去喝到水也未尝不可。曾有一位老师在上《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就反馈到:这乌鸦是怎么变笨了,原来会想到用石子填满瓶子喝到水,现在连嘴里的肉被狐狸骗掉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欢乌鸦了,我倒喜欢聪明的狐狸。面对学生无奇不有的思维,教师不能妄加否决,要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去合理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要大力倡导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知识的融合与提升以及情感的碰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 文言文阅读 知识讲解 怎样做好文言文阅读其。
答题技巧、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乃,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不在无关处纠缠,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如何称谓;主角是谁,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于,与他人关系怎样。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焉、“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则。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与。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为、以、因、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
6、文言虚词要在“而。
4. 语文阅读讲解(一)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
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
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
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
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
“听取讲座 ” 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
1.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可以,早晨则是大好时机。
2.学厌了可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或形式。
3.不要脱离下下文孤立地记硬背。
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
5.尽可能“心译”接触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尔听到的话语等。
6.要记住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抄录和记忆句型与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围攻,如读报、听广播、看外语**、听外语讲座、攻读课本等。
9.要敢于说外语,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
10.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
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吗。
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可以跟录音机读,竭力模仿其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比如,与外教交流、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同学进行对话、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语短剧、进行诗歌朗诵等。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既可增长知识,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学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
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我认为,张思中的“集中识词,分类记忆”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学生的好方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个单词集中汇总,分门别类,先过单词关,然后再学教材,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80个单词,坚持不懈,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词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题,而且在写作时也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把单词记住,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应用,不等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必要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基础知识掌握后,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练习。特别提倡同学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漏补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记忆过程,然后才是实践过程。学习英语,无论如何,勤奋是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灵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实工作,是学不好英语的。任何成功的获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对考试的失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只要对胜利充满信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这种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能把数学学好。从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可知,学习方法既受课堂教学的制约,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一方面提出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又根据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概括出一些特殊的学习方法。
一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
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阶梯化秘密》讲座摘要
你好:为你提供精确解答
是的,有语法错误。应该说:听讲座
听取意见等。
其实这样说的话,一般对方都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口语说出来也可以算可以这样用。
谢谢,不懂可追问~~~
讲座整理王崧舟讲述《文化自觉背景下文言文怎么教》
时间:2020.3.22
平台:CCtalk网师云课堂
讲授人:孙静
主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阶梯化秘密》
一、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关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部分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石,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的原点。统编教材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注重循序渐进,选文阶梯上升,为学生语言实践和运用搭好支架。
二、统编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
1.双线组元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显性的线索,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两者相互交织,相互结合,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2.阅读与表达并重,遵循语文规律,建构训练体系
一是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和特点,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二是从两大体系或两条主线出发,尝试构建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努力体现训练的系统性。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时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各个单元。
三、单元课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1.常规单元是按照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样的线索编排的。各部分的目的都有不同的作用。导语——点明要素;课文——落实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提炼方法;习作——语言的实践与运用。每一部分功能定位清晰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单元教学建议
一是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二是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三是加强整合 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四是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合;五是重视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引导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四、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规律及教学建议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的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有目的的阅读单元。这四种阅读策略的设计也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语言学习的特点进行编排的。
2.策略单元教学建议
一是提炼学习方法,将语文语句段运用渗透于各篇课文;二是关注课后习题,逐步提升学习策略与能力;三是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处理好学和习的关系。
五、了解语文要素的阶梯序列
1.默读能力的发展及建议
(1)默读能力要渗透透到小学各个阶段,具体要求: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默读时做到不出声;四年级继续带着问题默读解决问题;五年级提高默读的速度,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统编教材这样编排,是遵循课标各年段的默读要求,体现了阶梯化的训练特点。
(2)默读教学建议
一是从本单元整体考虑安排教学;二是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训练默读;三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默读养成习惯。
2.复述能力的发展及建议
(1)统编教材对于复述的安排是这样的,低段——借助支架完整复述;中断——学习简要复述;高段——进行创造性复述。螺旋上升编排要求,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2)复述的教学建议
一是关注插图,聚焦表演,培养整述能力;二借助习题,紧扣支架,历练详述能力;三是提炼主线,围绕提纲,提升概述能力;四是延展补白,放飞想象,强化创新能力。
3.理解词语能力的发展及教学建议
(1)统编版语文对学生理解词语分别提出了以下的要求:1、2年级会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三年级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高年级在实践中运用词语。
(2)理解词语的教学建议
一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二是多种解词方法灵活运用;三是养成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的习惯;四是注重词语的情感体验和细微区别。
4.写字能力的发展及教学建议
(1)关于写字能力,统编教材也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二年级着重指导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三年级着重指导单字的书写;四年级着重指导句子段落的书写,以及如何提高书写速度;五、六年级着重指导古诗短文等篇章作品的书写。
(2)教学建议
一是低年级要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汉字基本笔顺笔画要扎实;二是中段要学习写好钢笔字,课堂中要有写字指导;三是在高段养成良好的篇章书写习惯,学会布局,有一定的书写审美鉴赏能力。
5.习作能力的发展及教学建议
(1)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统一安排在第五单元,习作要素是这样安排的:三上,留心观察;三下,展开大胆的想象;四上,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四下,找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五上,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六下,
表达真情实感。精读课文要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习作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2)习作单元教学建议
一是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二是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三是准确定位习作例文,灵活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4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观察和想象的兴趣。
6.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及教学建议
(1)三年级学习收集资料,四年级学习整理资料,五六年级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习借助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策划书。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得家长的配合,运用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如:网络、图书馆、请教他人。整理资料时可采用思维导图和归类的方法,让知识系统化。在具体情境中创作策划书,撰写研究报告,避免为写而写。
小学生作文讲座(五)怎样写想象作文
讲座:王崧舟
整理:吴雪凤
本次讲座,从下面三个方面讲述。
一、统编小学语文编排的特点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基本模式与策略
思考:把一篇文言文交给我,到底怎么交?有什么具体的方法、策略、路径?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自觉
在这样的大方向、大背景下,文言文究竟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
一、编小学语文文言文编排特点
目前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国内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的语文书是同一本书。同一本书体现了国家意志,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文化战略,当然也包括教育战线的战略。虽然文言文的占比不是很大,但我们可以从文言文编排的一些特点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自觉、教育振兴。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文言文编排一揽表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杨氏之子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出现在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中的文言文不属于课文,没有统计在内,共14篇文言文。
这样的编排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编排透露着什么消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敏感,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考。和人教版的课本相比,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文言文的编排上至少反映了这样几个特点:
1.学段:提前到三年级
课标版教材中,文言文最早出现在五年级《杨氏之子》是在第三学段,现在出现在三年级,在第二学段。文言文的学习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段。
统编教材第一篇文言文是《司马光》,是从正史二十四史中选出来的。文言文的所有特点,在《司马光》这篇课文中都体现出来了。有人说一年级一下日积月累中已经出现了文言文。这是广义的文言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文言文从一年级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它承载的使命和课文是不同的,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是有差距的。可见传统文化在统编教材中被越来越重视。这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战略。
2.数量:增加到14篇
人教版相比,来人教版教材中只有四篇,出现在第三学段——《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从增加的角度来看,那是惊人的。这同样传递和透露了一个消息,涉及传统文化的课文和教学内容,比例在明显的增加。
新出现的一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这是编者创编的文言文,它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来自于《论语》。第二部分来自朱熹的《朱子读书法》,语文老师都应该去好好读一读这篇文章,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几乎都在《朱子读书法》中。最后一部分来自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中有很多我们这个民族积淀下来的人生智慧、处事智慧。
3.跨度:从先秦一直到民国
所选的历史跨度、时间跨度来说,跨度拉长了。人教版教材中,从先秦《杨氏之子》到南北朝《世说新语》。统编教学中,最早的《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最迟是清末明初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跨度拉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所选的历史跨度,时间跨度上来说,确实是窥斑见豹的。
4.体裁:神话、寓言、传记、议论
体裁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精卫填海》是神话,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很简练,但是很有嚼头,很值得好好的玩味。是小学语文统编文言文教材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的编排特点。
出现这些特点,对文言文的教学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论在价值取向、实践智慧上,即是殷殷期盼,又是一个挑战。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策略
大家都说以前的孩子就怕文言文,这可能是个假象。其实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其实是蛮高的。我们觉得喜欢文言文,孩子们可能会不懂,但实际上可能不是如此。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作人。小学文言文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小学文言文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模式是僵硬不灵动,这也是一种误解。模式不能被固化,被泛化,那是要出问题的。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逃不出这样一个框架:包括有四个环节,四个板块。
通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悟读(知晓大义,体会涵义)——练读(积累语言,读写互动)——熟读(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通读,文言文有特殊的节奏,有属于它自己的节奏。通读之后第二个环节是悟读,悟性思维和线性的给予判断思维推理的逻辑思维大异其趣,小学阶段,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采取误读误读的基本要求就是知晓大义,体会含义。第三个环节是练读,练读主要是训练、操练,任务是积累语言,读写互动,主要是积累语言,读写互动要看学段,看文本本身的特点,还要看学生的情况。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是熟读,通读一直到练读积累语言就是熟读成诵,熟读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文言、积淀语感。特别强调的就是积淀文言语感。白话文第一要义也是语感的培养。
文言文两个“文”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文”是修饰,当动词用,言指口语,对口语进行修饰、加工、改造、提炼,后边的“文”广义的指的就是文字,狭义的指的就是文章。文言文和口语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口语经常在变,“五里不同言,十里不同风”。成为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就不一样,词汇、句法、章法、结构都相对固定下来了,所以可以跨越千年而不变,因此,1000年2000年以前的人写的文言文,我们现在还能读懂。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靠的就是文言文。
这是基本的框架和模式,下来展开说。
第一板块:通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所有的文言文第一个环节肯定是“通读”,这是有文言文的本身的文字、句法、章法、结构的特征所决定的。
课例:
师:感觉文言文怎么样?
生:拗口,难读,难以理解。
师:越是难越要读,只有在读中,这些难才会迎刃而解。
师: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我读一句,大家跟读一句。
(1.领读与跟读。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朗读,有节奏有停顿。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对读。主要是传染文言语感,也是在带节奏。
3.自读。还是通读。
4.生生对读。
5.同桌互读。有点语感了。
6.个别读。
此时可以出现个别读了。学生读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文言文的教学不读通,不读顺,不能开讲。缺乏对这种书面语言的基本的语感,离开了这样的体验,文言文的学习是很难深度推入下去的。
不是傻读不是放学让学生一遍一遍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有设计的,从形式到特征是有讲究的,什么时候用这种形式,什么时候用那种形式,为什么要这种形式,都是有讲究的。要契合文言文文本本身的特征,更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还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学情的变化。
参与人数来看,通读形式包括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
从师生互动来看,有范读—听读,领读—跟读,带读—对读,引读—接读。
从身体体验角度来看,有依据手势读,打拍子读,摇头晃脑读,角色表演读。
从组织程度来看,有自由读,接龙读,交替读,集体读。
辅助工具来看,有辅助标记读(比如画停顿线),交换排列读,文白参照读,图文参照读,完型填空读,思维导图读。
竞赛激励角度来看,有擂台比武读,相互对抗读,游戏闯关读,积分奖励读。
从理解水平来看,有创设情境读,联系生活读,描述场景读,链接拓展读,设置问题读。
通读的环节读的形式非常多。
第二环节悟读。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坚决反对逐字逐句串讲。真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一是缺乏手段,二是担心考试。文言文教学教到最后都是逐字逐句,好好的文言文被教的的味同嚼蜡。
悟读把握四个选择:1.放过,当中有些词句放过,不要管。2.突出,而有些词句子要突出。3.深化,某个点也是要深化的。4.分离。
放过。如《囊萤夜读》,故事是很多人知道的,但文言文不是很多人知道的。哪些词语句子是可以放过的?古今意义一样的可以放过:不倦,博学,不常得油,夏月,盛,数十萤火,照书,以夜继日。不需要个个解释,古今意义是相同。有注释的:车胤,看注释,不要解释。恭勤,肃敬。通,焉。这些字眼不需要去抠。
突出。第一个是“囊”,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囊萤夜读”中做动词“用袋子装”,“练囊”是名词“白色丝绢做的袋子”。第二个是“贫”,古今义是不同的,我们往往把“贫”“穷”混为一谈,在古义中,“贫”跟“富”是相对,没钱。而“穷”跟“达”相对,“达”是“通达”,仕途通达,仕途宽敞,而“穷”是考取功名不顺畅,做生意不顺畅,做大事情不顺畅是“穷”。家贫不常得油”贫是贫困、贫苦,钱不够花。
深化。最重要的是深化,哪个词需要深化呢?“囊萤”要深化,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维度:1.谁囊萤?2.什么要囊萤?3.怎么囊萤?4.囊萤用来做什么?5.人们记住的只是囊萤吗?此时囊萤既有语境义又有象征义,语境义就是用囊装萤火虫,象征义必须让学生在“囊萤”和“勤学”之间建立意义的连接,一想到“囊萤”马上想到“勤学”。
在南北朝《颜氏家训》中提到“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宋朝《三字经》中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明朝《龙文鞭影》中有“张卓剪蝶,车胤囊萤。”
分离。文言文一定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文言知识,文言常识。如“以照书”中的“以”,是连词,用来。“以夜继日”,介词,从。从晚上一直到白天没有间断。《精卫填海》中“以堙于东海。”中“以”是连词,用来。《杨氏之子》中“孔指以示儿。”是代词,这,指杨梅。《》中“以为世无足复鼓琴者。”是动词,认为。《戴嵩画牛》中“所宝以百数”是动词,有。《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是动词,认为。
第三环节是练读,积累语言,读写活动。
案例《王戎不取道旁李》练读片段:
出示四幅画,
问:如果按照课文的顺序,这四幅画应该怎么排序?
(排序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问:如果为每一幅画配课本中的文字,应该配什么?
学生配上文字,教师指导。
(这就是图文参照,其实是深化。)
师:给画配上课文就变成了连环画,快速读这连环画。
学生快速读;加快速度一倍再读;挑战,连你自己也听不懂,自己读什么,再读一遍。隐去连环画中的文字,学生看着大屏幕,回归原来的速度再读一遍。
(就是进一步推进熟读,文言文的教学熟读时贯穿始终。积淀语感只能靠熟读。隐去连环画中的文字,进一步积淀文言语感的积累。)
师:此时在你的心目中王戎是一个那样聪慧的人,这个人长大确实了不起。
出示王戎的简介。
(借助,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师:王戎闻名于世的四个字——远见卓识。有别人更远的见识,有比别人更卓越的观点,不是偶然来的,是他从小就养成了看见一件事情,一定要先观察,再思考,再下结论。
这个练读的环节非常有创意,做得非常有层次和饱满,总体就是指向对文本的语言和内容做深入的梳理,做整体的提炼和和回归,你们既积淀了语言,习得了语感。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自觉
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
1.文字层面。要在玩味关键字眼的文化内涵,“深化”的关键字眼往往具有文化内涵,如《两小儿辩日》中的“辩”“辩斗”,体现的是两小儿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观点,不人云亦云的思想品质。由“辩斗”引出孔子那种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的谦逊好学品质。
案例:围绕“辩斗”体会个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和学生进行辩斗。
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而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指导语气)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着热而远者凉乎?(语速越来越快)
师: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争辩的语气,语速很快。)
生:……
师:非然也。……
生:……
师:胡说八道……
生:……
(体现辩斗十分激烈的场面,不局限于课本,加上语气和动作,语速越来越快,还有表示态度的词语。)
学生分组辩斗,师读提示语,提示不同的语气和动作。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表演读,群情激愤,场面热烈。
层层递进去体现辩论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那种学习品质,辩斗不下才把孔子引出来,深化“辩斗”的文化内涵。
2.文章层面,重在揣摩思维方式的文化特征。
文言文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每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司马光》逆向思维,《守株待兔》侥幸思维,类比思维,《王戎不取道旁李》推理思维,《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类比思维,《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类比思维,《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类比思维、反驳思维,《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经验思维、类比思维,《学弈》《两小儿辩日》专注思维、类比思维。
十四篇文言文中高频率出现的是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我们这个民族具有的思维特征。就是一种文化的渗透,文化的自觉。
3.文学层面,贵在贯通核心意象的文化脉络。
《伯牙鼓琴》中“高山流水”的核心意象,背后是知音文化。《爱莲说》“莲花”这种意象承载的文学脉络就是对君子文化的推崇和践行。
案例:《爱莲说》
.1.——据《宋史.周敦颐传》
补充周敦颐“为愤然争辩”的故事拓展阅读,此时他30岁。
师问:你在这个故事中有没有看到“爱莲”这两个字?
当周敦颐愤然而起的时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对那位意味着什么?
他为什么愤然?
2.“予独爱莲之……”
爱莲已经写在了周敦颐的心上。
3.周敦颐“拒收端砚”的故事,55岁。8年前写了爱莲说。
4.填空背诵爱莲说。
5.第三个故事“周敦颐回京述职的王安石,为王安石挺身而出”,57岁,再过五个月驾鹤而去。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想到的是谁?
6.去掉更多的文字,学生填空背诵。
“予独爱莲之 ? ”
7.总结:周敦颐说到了,更是做到了。他以自己的人格成就了莲,他就是莲花的化身。
8.师生对读相关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像周敦颐一样的人——周树人。周敦颐的第三十一代孙。
反复诵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段
10.——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代孙。
这就是文化,这就是传承。
板书:烘云托月,莲花品性独爱莲;借物喻人,君子美德永传承。
小学文言文教学,即是文言的启蒙,更是文化的启蒙。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从这个意义上,统编教材无论是文言文的数量,还是题材、类型、选择的跨度上都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文化的自觉,我们必须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应尽的职责。
只用五个英语句子拟下面通知。讲座主讲人:最近到阳江访问的史密斯教授。内容:美国中学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写作文就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写作文,往往对老师布置的习作要求,只是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还有是不知道怎么写,针对学生的这种不愿意写,不知写什么和怎么样写这三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实践,认为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加强学生的写作方法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和乐于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都喜欢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学生只有在自己有兴趣的行动中才能树立信心,写作文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在写作中尝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克服写作的畏惧感。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入习作。
教学过程中必然要用到“提问”,要“提问”,必然先得“设问”。 好的课堂设问,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处
2、创设习作的情境,写学生自己想说的话。
新的教学法遵循儿童的心理思维规律,分阶段分步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儿童的思维形式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儿童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就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都具有生命,都是可以相互沟通。小动物可与人交谈,天上的云彩可以变成各种生物的形态,风雨雷电、是人的各种活动的表现形态,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用词语、句子和语言片段来描述情境,生动地再现情境、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早进入创造性想象活动的领域,引导儿童运用语言片断和段落描述情境、发展情境或创造新的情境。如设问:“假如你有大象的鼻子,你想干什么呢?”学生有说要把大灰狼卷起来扔进河里的,有说要替小朋友够下飞跑的气球的,有说要开澡堂为小朋友洗澡的。只言片语的描述不就是篇篇童话故事嘛。随着年龄的增加,又不时机地在情境中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客观世界中交流信息和表现自我的语言功能,如对自己最熟悉的人(同座)的描写。对高年级的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学作文与学做人,作文与生活,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如对“减负”的看法,有的同学就写出与妈妈关于“减负”对白。
3、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与分享,在全班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感受到成就感,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获得精神生活的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每篇课文交上的仿写习作,应让更多的学生去阅读,在学生中间形成交流,这篇习作写的好,好在哪里?哪篇习作写的不好,应该怎么修改。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学生很容易看到写作不足的地方,积累了写作经验。学生的话题,学生交流起来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我还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我常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来注上批语并提到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见到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感到很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写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努力。不仅如此,我还注意作文批改的速度。小学生写完作文后,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他们希望马上能见到教师的反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自己哪些地方写得好受到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等。所以,教师尽快批改也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修改作文。
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和写得生动具体。
1、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1)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农村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农家生活、风土人情,这些为小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农村教师要善于发现农村生活的素材。(2)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紧贴农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随闻,不要让学生认为写作文要写具有重大意义的素材。积极鼓励学生写农村生活的。(3)教材中的作文内容已经考虑到城市农村,从命题作文走向了话题作文,作文教学中要从农村生活中寻找丰富的素材去写,注重生活积累。
修订版“大纲”在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生活积累,指出:“学生的习作,要开阔思路,放开手脚③”。同时也强调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④”观察与思考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具体途径,学生的灵性往往是在丰富的体验中产生的,有了真正的体验,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就会情动辞发,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1)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学生脑子里没有用来写的材料,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勉强地生编硬造,只有对生活勤于观察,善于积累,才有内容可写,才能把作文写好。平时,学生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对生活有乐趣,但是,由于他们不会观察,捕捉不了生活素材,很少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因此,对周围的人、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去积累,头脑空空,无材料可写,作文内容贫乏,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指导他们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善于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有经验的作家说过:“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把事物的外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再如,写状物的文章,就可引导学生抓住物的特点,从形状、大小、姿态、色彩、变化、环境等方面,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又如,在教学中,遇到要求学生写《春游》、《金色的秋天》等写景的文章,在写作之前,就有组织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认识四季变化的美丽景象,了解太阳,花草,树木,小昆虫及自然界的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景物,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自然美丽景色并把它记录下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2)开展活动,积累材料。
2、要学生多阅读,包括课堂教材阅读还有课外读物。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在作文是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香上的红叶》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好了铺垫。 然后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读完一本书,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再有课堂上让学生多做说话练习。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走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欣赏和摘抄中积累材料。比如,教完《颐和园》这课后,我们就可让学生写熟悉的景物,通过模仿写景的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写作方法。
3、通过日记积累。
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及时提笔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内容、感受,久而久之便不会再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让学生在自己的日记里无拘无束地表现喜怒哀乐,他们就能够写出真实的事情。
三、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和写得有条理、构思新颖。
1、读写结合。借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诵读好词佳句以及优美的段落,积累词汇、品尝写作艺术,指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并适当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还可以通过回顾课文,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兴趣。例如学习的情景,勾起孩子们往日生活的美好回忆,因为农村孩子对蜂窝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共鸣,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更新更奇更有趣的故事了。教师顺势而导:这篇课文一定勾起了你们对往日生活的美好回忆吧。那时,你们也曾像“我”一样顽皮任性,也曾因好奇贪玩、幼稚莽撞而干过一些“傻事”吧。让我们来写写这些“傻事”,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到习作中去,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
2、练习仿写。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仿写是小学生作文初步训练的重点环节。首先要让学生对仿写的课文进行分析,学习表现手法,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理清仿写的思路,给出要求。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要求学生以单元课题为话题,积累好词好句。
3、课内素描。通过开展课内素描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观察、练好片段作文的基本功。让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写同学的外貌、读外貌描写片段猜猜写的是谁;让学生观察老师或学生表演一系列动作、语言等,引导学生说、写看到的表演情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然后指导学生说、写看到的剧情。
4、先“玩”后写。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活动前指导观察的顺序、方法、重点,活动后指导学生说、写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先“玩”后写,学生的兴趣盎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5、由仿到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范文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每次仿写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比如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里活动等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等训练),只要学生基本达到就给予充分肯定,给予较高等级评定。在指导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写作题材、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出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风格、独具一格的文采。1、第一人称叙事法2、第三人称叙事法3、顺叙法4、倒叙法5、插叙法6、补叙法7、分叙法 8、详叙法 9、略叙法10、直接抒情法。
一、记人物。
人物的主要特点就是外貌、语言、动作,可是在描写这些特点时,也不能面面俱到,也得抓住主要特点。
1:描写人物外貌时,通常主要描写人的眼睛和身材特点,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身材则可以判断甲乙。要求大家,平时善于观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完全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心情……其眼神也不一样,写出这种差异,就能发掘出深层的东西。
2: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最精彩的语言首推对话,对话最好要写出谁说,怎样说(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说什么。
描写语言时融入了性格特点,就会更加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可见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很难割裂开描写的,它对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叫道:“小刚,你的作业!”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弓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的。”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交给了课代表。课代表看看这本“蓬松”的本子,摇摇头出了教室。
其实,对话描写好了,连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渗透于字里行间了。
二、记事。
每天,我们都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或大或小、或在家里或在学校。在这些事情中,有好事也有坏事,有趣事也有傻事,有苦事也有乐事……如果把这些事情写下来,那就是记事作文。
记事就是给人讲故事,学生大多凭借记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写作文时要求首先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再安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写,这样既眉目清晰,又紧凑完整。事情的经过又是重中之重,应把它作为叙述的重点。在技巧上,讲究选择重点,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而不是把琐琐碎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样样都写。
一篇好文章的最后要画龙点睛,提示中心。因为记事不是纯粹为了写一件事情,而是有感而发。因此在作文的最后要给人一点思想上的启发和教益。
记事的文章按原因、经过、结果,一般可以分三段来写,当然经过部分也可以再分几段。
例如:
第一部分,请你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把你要写的这件事介绍清楚,一般要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在这一部分中,不要字数不要过多。
第二部分,比较关键的部分。请你详细地介绍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怎样,有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还涉及到许多人和事,在涉及到的这些人和事中,请你把重要的人和事写得详细些。因此,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段来写。
第三部分,写事情的结尾和感想。你一定要把事情写清楚,另外不要忘记这件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你有什么感想,都应该写一写。
写好这三部分,一篇比较生动具体的文章就完成了。
三、写景状物。
1:写景。
写景的文章通常是按序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学生可以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居家的小区里花园、广场、经常玩耍的地方;或者附近的公园,湖泊,山坡,树林,农田,果园;或者学校校园、花坛,只要是在某处看到过的具有特色的景物都是写作的范围。
写景的文章,一般按照观察的顺序作为写作顺序。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应教会学生常见的观察顺序。否则,写出的文章将杂乱无章。顺序观察又可分四种:
(1)按时间顺序。诸如事物四季、早晚的变化。(2)按空间转换的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3)按内容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等。(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二,观察要抓住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任何一个人、一处景都是唯一的。
第三,观察要细致入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亲口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
第四,观察要展开联想、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学识更重要”。这也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
生动描写:写景的文章重在将景物描写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抓住景物的外形,颜色的特点写出它们的静态的美,而且注意用变换角度,时间,环境的方法写出景物动态的美。与此同时,对景物静态,动态的美用比拟的方法表现出来,景物的描写才会生动,形象。
2:状物.
写物的文章重在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物的诸多特点。
写物文章的材料我们一般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它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或者它背后有感人的故事,或者它能表达自己要说明的一个人生的哲理。
描写喜爱的事物,首先要对"物"进行细致观察,描绘"物"的特点,做到言之有物。每类事物如何进行描绘呢?
(1)日常用品。要逐一了解物体的整体和局部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途等情况,抓住特点描写。
(2)植物。从植物的外形,颜色,气味三方面来写。先描写植物整体的样子,姿态,再写植物分几部分的样子,色彩,最后写出它(叶子,花,果实)独有的气味。也可以写出植物的生长变化。比如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月季花,师问:“你发现眼前的月季有什么特点?”生:“高大、身上有刺。”师:“它的花也有特点呀!”生:“花瓣多,瓣上有绒毛。”师:“你再闻闻。”生:“有香味。”师:“摘一片尝尝。”生:“有点苦涩。”.......
(3)动物。首先会对它的外形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之后,就要将所描写的动物按照头,身,四肢(翅膀),尾巴等几部分细致描写。抓住动物生活习性(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介绍。
(4)建筑物。从建筑物的座落位置,外观(样式,颜色,建筑材料,结构),内部结构或装饰等方面介绍。
(5)自然景观。对风,雨,雪,霞,山,河流等自然景观抓住它的光,声,色的特点,结合时间,季节的不同写出它的特点。
要想使文章生动耐读,要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恰当的好词佳句,这还需要学生较丰富的经验和较丰富的想象力。
四、 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学生写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先给学生讲“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交给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记录,进行积累等等。之后,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两个有趣的活动,一个是“拔河比赛”,一个是“贴鼻子”游戏。拔河比赛时,学生们兴高采烈,群情振奋,他们的热情北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很专注地观察比赛的细节,为写作做准备。在“贴鼻子”活动中,学生看到了平时被称作调皮鬼的同学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在这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写作,大部分作文写得都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五、 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里,23课《向命运挑战》里的霍金的资料谁有?谢谢拉!~~
Attention to all students on Grade 1 of senior high school(Other Grades is welcomed)
We have Dr.Smith who is paying a visit to Yang River recently deliver a speech to us on the afternoon of June 6th at the conference room of the main teaching building,it start at 2:30 and end in 4:30.(2)Several reguests are listed here to let you behave yourselves,first and foremost ,do come at time ,for it is a common politeness to others.(3)Additionally,it is a better choice for you to take a pen and a notebook with you.(4)Last , you'd better prepare some questions in advance for communication,considering that there is a interaction during the speech.(5)
仅做参考,不知道合不合要求,因为英语的句子比较长,所以你可以在一个句子里面多添加一些定语,状语,不定式,来合并简单句,这样就可以
需要大量修改病语的句子!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1.词语搭配不当;2.句子重复;3.句子顺序颠倒;4.关联词语用错;5.缺少句子成分。1.前后矛盾 6.语序错误 7.字词错误
1.用修改符号修改(用于前后矛盾、语句重复、语序错误、字词错误、语句顺序颠倒、关联词应用错误、用词不当
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教小学生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试卷上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我们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这样,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找出病因,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小学生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几种情况:①句子不完整;②搭配不当;③词序混乱;④前后矛盾;⑤重复啰嗦;⑥不合事理等等。
修改病句要掌握一个原则:既要改通,又要尽量不改变原意。一般说来,修改病句可分四步进行:①读懂原句;②分析病因;③下笔修改,④改后检查。修改病句大致有六种方法。
1 补充成分法
补充成分法,就是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而使句子写完整的方法。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无宾语,则谓语居后)。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
例: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按照补充成分法的要求,要改不完整的病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然后再看究竟少了什么成分,并补上合适的。通过分析,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缺少宾语成分交代,可补“精彩节目”等。
2 调整搭配法
调整搭配法,就是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调整词语,从而使句子写通顺的方法。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经常出现的病句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修改时,一般只要调整一处词语就可以了。具体调整哪一处应根据内容而定。
例、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等就可以了。
3 理顺词序法
理顺词序法,就是指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而使句子变通顺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语病。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一定要符合平时的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例、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如果是“歌声”做主语,说歌声被他陶醉了显然不通。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因此,全句改为: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
4 解开矛盾法
解开矛盾法,就是指给一句话中前后表达的意思有自相矛盾的病句化解矛盾,使前后意思统一的方法。一句话的前言后语要一致,要和事实相符。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矛盾,与事实不符的语病。据分析,出现这种语病主要是观察事物不仔细,思考问题不周密的结果。
例、全班同学都去看**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也许,写这句话的人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5 删繁就简法
删繁就简法,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而使句子简洁明了的方法。重复,多半是刻意堆砌词语造成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一就行了。
例、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 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这个句子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
6 合乎事理法
合乎事理法,就是指给不符合事理的病句以重新认识,从而使其合乎事理的方法。不符合事理也称逻辑混乱,它是由于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够造成的。修改此类病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并掌握其本质,也就是我们方法中所讲的重新认识,然后把句子叙述清楚。
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
句中强调列举的是各种蔬菜。什么是蔬菜?西瓜和苹果?这两样东西事实上是属于水果类,放在蔬菜类就不合事理了。修改时,可以去掉两样东西,也可以保留(根据需要而定)。采用后一种修改方式的句子为:地里种着西红柿、扁豆、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还种着西瓜苹果等。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23、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24、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5、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2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27、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28、这学期是我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
29、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30、哥哥最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31、我日夜希望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3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速的开展。
33、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34、我们要发挥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
35、今天该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6、我带着笔、尺、橡皮和文具去参加教学竞赛。
37、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习题,他都做完了。
38、每次老师提问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39、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40、我校请解放军叔叔经常作报告。
41、我们一定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42、盲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座。
43、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种坏作风。
44、王磊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45、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46、相声节目开始了,一张张笑脸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演出。
47、我决心努力克服学习中不好的坏习惯。
48、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称号。
49、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50、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修改病句练习和答案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修改:去掉“愉快、欢乐”
2、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修改:去掉“渐渐”或“忽然”
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修改:去掉“经过”
4、哥白尼敢于批判和有勇气怀疑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修改:将“敢于批判”和“有勇气怀疑”:
5、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修改:去掉“避免”或“不再”
6、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修改:“话语”后加“响在我耳边”:
7、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修改:“增加”改为“提高”
8、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修改:“而是”改为“而且”
9、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修改:去掉“使”
10、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修改:“就”改为“才”
11、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修改:“这个问题”改为“同学们”
第二部分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3、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4、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6、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7、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8、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9、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10、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1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12、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14、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5、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6、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8、《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19、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20、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tu
21.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2.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23.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2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2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2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27.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28.我昨天看了**“闪闪的红星”。
答案: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
2、骄傲自满是学习的阻碍。
3、这些是唐朝的文物。
4、这部电视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公园新设了两个游乐项目。
6、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7、他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8、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9、冬天,寒风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10、即使你是天才,也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1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12、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14、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15、公鸡报晓是起床的信号。
16、我们要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18、我最喜欢读的报纸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
19、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爱护公共财物。
20、任何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21.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2.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金**地毯。
23.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24.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早锻炼。
2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26.因为老舍爱花,所以养了许多花。
27.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28.我昨天看了**《闪闪的红星》。
例子:
一、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
例: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缺了“谁”)
改: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搭配不当:
例: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不能说“苏州是季节”)
改: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应说“春天是季节”)
三、前后矛盾:
例: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基本上”与“全部”矛盾,二选一)
改: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做完了。
或:我的家庭作业全部做完了。
四、语义重复:
例: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不好的”与“缺点”重复)
改:我一定要改正缺点。
五、不合逻辑:
例: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等)
改: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
或: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水果。
六、语序颠倒:
例: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一次又一次”应修饰“完成了”)
改: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七、形容不当:
例: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改: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八、指代不明:
例: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写检讨。
(前面是“小明”和“小东”,后面是“叫他”,到底是谁?)
改: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们写检讨。
一、分类练习
缺少部分: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2.光荣的成了中国***。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5.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6.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7.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8.老师和我们在操场哂纳感做老鹰捉小鸡。
(二)词语搭配不当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我们热烈庆祝小红同学被评上“三好”队薄?/font>
4.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5.我们一定坚持光荣的革命传统。
6.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7.上课了,徐老师举了不少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8.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9.犯了错误,要决心改进。
10.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是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11.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12.锯是鲁班发现的。
重复
1.大约有50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会议。
2.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
3 弟弟拿着一束美丽、漂亮的花儿。
4 我才不怕这些坏蛋们呢?
5五颜六色的彩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6.他是咱班最爱劳动的劳动积极分子。
7.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8.广场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工人、农民。
词序错误
1.他从挎包里取出了一叠厚厚的人民币。
2.黄继光献出了自己光荣的生命
2.妈妈只见在台灯下看书。
3.爷爷过的一生都是俭朴生活。
4.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
5.我们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不合事理
1.我的数学作业本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题计算还没算出来。
2.我可以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咱班陈红做的。
3.这次期末考试,我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4.参加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小学生和机关干部。
5.老师表扬了我,我的脸顿时红了,我就像一个大苹果。
6.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小路向前进。
7.同学们的作业基本上都交齐了。
8.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二、综合练习:在原句上修改
1、 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心情比以往都高。
2、 扬杨说他已把握了拼图的技巧。
3、 我记录并观看了教育电视台的心理知识讲座。
4、 六项作业我已经做好了五项,再做完最后一项就差不多完成了。
5、 今天早晨,妈妈从集市上买回蔬菜、水果、黄瓜和豆角等。
6、 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
7、 我们要保护漓江、太湖、故宫、北戴河这些自然风景区。
8、 海底世界有许多奇怪的稀奇动物。
9、 在联欢会上,丽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10、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热潮。
11、 参加集会的有干部、教师、退休工人和白发苍苍的老人。
12、 参加文艺汇演的有学生、少先队员、工人、农民、教师和解放军。
13、 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后,我们的知识提高多了。
14、 我们的杨老师被评为“跨世纪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15、 今天进行争夺冠亚军的决赛。
16、 他的写作显著提高了水平。
17、 中秋节的夜晚,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18、 他很顽强,向来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19、 肖老师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20、 《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21、 如果我们注意饮食卫生,肠道疾病和健康就能避免。
22、 音乐、体育这两门课对我们很感兴趣。
23、 小勤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
24、 虚心的人学一当十,骄傲的人学十当一。
25、 损人利己的人,是一种极坏的表现。
26、 老师像狐狸般狡猾。
27、 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28、 正待收割的稻子,颗粒饱满,绿油油的一片,真可爱!
29、 我们要和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现象作斗争。
30、 同学们都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31、 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32、 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33、 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34、 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小明改进了缺点,经常不断地做好事,受到老师的表扬。
35、 儿童节上午,我们得意洋洋地座在教室里开庆祝会。辅导员先祝我们节日快乐,还鼓舞我们继续努力,争做合格的毕业生。然后,演出了节目,表演最精彩的是根据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凡卡”改编的课本剧。
36、 他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动了。
37、 今天晚上,又是打雷又是下雨,雷雨交加。
38、 他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目的。
39、 李大伯长期一贯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40、 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41、 我校举办了小发明成果。
42、 读完“只有一个地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3、 今年春天,我们旅游了桂林山水。
44、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之一。
45、 参观故宫、长城、奥运村等古迹的人络绎不绝。
46、 他看见一个高大魁梧、满面红光、身着军装走了过来。
47、 我到商店买了鱼、虾、盐、海带等水产品。
48、 六年级学生是我校人数最多的班级。
49、 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培育了中华儿女。
50、 下课铃响了,争先恐后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活动。
51、 短跑50米决赛开始了,李东第一个首先到达终点,得到了冠军第一名。
52、 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快的步伐来到美丽的校园。
53、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最有意义的一天。
54、 通过中队会,我们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认识。
55、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
56、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在民间流行很广很广。
57、 雨,像落叶一样细,像针尖一样轻,密密地向大地飞洒。
58、 走进校园,我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59、 星期天,我们在学校里运动会。
60、 爷爷的病经过医生精确的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61、 民警叔叔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62、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国四大河流。
63、 我们平时多读好书,能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64、 你不认真学习,取不了好成绩吗?
65、 今天的气候比昨天冷,他穿着毛衣毛巾来上学。
66、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大而近者小乎?
67、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