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子劝学篇全文_旬子经典名句及翻译
1.荀子的名言名句
2.荀子名言名句
3.荀子名句赏析
4.荀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应的名句(希望有翻译),我想些写进高考作文里。谢谢
5.荀子在劝学中阐明君子博学和参省重要性的名句是
6.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荀子》荣辱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屏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2、翻译:
骄傲轻慢是人的祸殃;恭敬谦虚可以摒除兵战之祸。虽然有戈矛的尖刺,但都不如恭敬谦虚的锋利。所以跟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衣服还温暖;说伤害人的话,比矛戟刺得更深。
所以在磅礴的大地上,却不能踏足上面,不是因为大地不安稳,而是因为危险而无法踏足;危险而不能踏足的地方,大都是言语不当的结果。大道上斗殴时,会拥挤不堪;小路上斗殴时,也会很危险。即使想不谨慎,也好像不能不谨慎。
荀子经典名言名句:
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译文:老天不会因为人仍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的无理喧嚷和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一个好的农民,并不因为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就不去耕种土地;一个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的亏损,就不再搞经营;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因为贫穷,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3、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文: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译文: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傲视富贵,对名利不屑一顾,遵循为人的准则,以道义为重,就会藐视那些王公贵人,对权势看得很轻。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5、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译文: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荀子的名言名句
《荀子》经典名句如下: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14、长幼有序。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0、学无止境。
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的名言名句如下:
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3、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5、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7、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8、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乎?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乎?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9、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10、故曰: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远有近,不以所已能者,辟之是学一也不已。近有远,不以所已习者,辟之是学一也尽也。
11、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1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曰:自省而己,不以所能者辟之则不过,不以所已习者自辟则不知,自反不已则知之,自反而止则不知也。
15、故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故大雅言道曰:继人之君,善继人之事者也。事非其有而有之,善之所以为大也。
荀子名句赏析
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3、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荀子·劝学》
4、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在的`个作打她种心顺然学这她得,则形相虽恶面心术善,看可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在的个作打她种心术恶,看可害为小人也。君子然学这她得谓吉,小人然学这她得谓凶。故长短。大小、善恶相形,非吉凶也,古然学这她得人看可有也,觉真然学者不道也。 ————《荀子·非相篇》
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劝学》
6、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7、人孩眼不性恶,人那善伪也。化性起伪。
8、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荀子》
9、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 ————《荀子·天论》
1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1、礼者,人道之极也
12、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 ————《劝学》
13、“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解蔽》
14、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15、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是就是,非就非,是明辨是非有智慧的人 ————《荀子——修身篇》
16、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 ————《劝学》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劝学篇》
19、恶之者众则危 ————《荀子·正论》
20、故君子敬家始道种事的慎终,终家始如一,是君子却并在如道,礼义却并在如文也。《礼论》 ————《荀子》
21、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荀子—天论》
22、君子用得如就里用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里水体,形乎动静。端自是子如就里言,软自是子如就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用得如就里用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用得间,则里水寸耳。曷足以美七尺用得躯哉! ————《劝如就里用》
23、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性恶篇》
2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 ————《劝学》
2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 ————《荀子·荣辱》
2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27、君子至德,嘿然而喻。
28、酒乱其神也
29、养心莫善于诚。
3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
荀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应的名句(希望有翻译),我想些写进高考作文里。谢谢
荀子经典名言名句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 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2、礼者,人道之极也。 —— 荀子名言
5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55、酒乱其神也。
5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5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8、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 荀子名言
6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6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 荀子经典语录
6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5、公生明,偏生暗。
66、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6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0、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71、思索以通之。
7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5、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 荀子名言
76、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7、笃志而体,君子也。
7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7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80、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8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8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8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 荀子名言
8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8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8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8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先发88个吧
荀子在劝学中阐明君子博学和参省重要性的名句是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翻译: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做的。)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翻译:上天创造人民,不是为了君主;上天设立君王,是为了人民。)
“从道不从君。”(翻译:依从正确的原则而不依从国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所以说荀子是属于儒家学派的,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翻译: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承受船使它行驶,也可以倾覆船使它翻沉)
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荀子驳斥他说:“是不然,人之性恶。”(这是不对的,人的本性是恶地)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原句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该句的中心思想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意思是: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出自:荀子《劝学》
原文选段: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释义: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借助,利用。舆:车。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扩展资料主旨: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作者思想成就: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