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句翻译汇总及答案_中考语文名篇名句要求背诵的部分
1.语文新视野文言文答案许奎
2.2010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和答案
3.求;中考课外古文翻译
4.晋文公攻原中考文言文答案
5.英语中考题翻译
6.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北州旧姓,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考文言文《祖逖》原文及翻译 ,欢迎阅读。
二十八 *祖逖①
《资治通鉴》
导读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①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祖逖(266—321),东晋时人。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济,渡过江河。
探究和练习
一、阅读课文,用口语讲述祖逖的故事。
二、查字典,看注解,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蹴: 觉: )
2.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将: )
3. 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给铠仗: )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将: 楫: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因: )
2.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 以为: )
3. 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
4. 遂屯淮阴(遂: )
四、把下列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 纠合骁健——
2. 望风响应——
3. 自相鱼肉——
4. 起冶铸兵——
五、背诵课文。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语文新视野文言文答案许奎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长(zhǎng):①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度(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⑦发(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
②长方形(方以长)
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分(fèn):①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③互相(更相庆)
④再、又(更上一层楼)
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冠:①居第一位
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②光线(仿佛若有光)
46、归: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犯过失(人恒过)
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号(hào):①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③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①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还(xuán):①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②忧患(无冻馁之患)
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②尽、到(南极潇湘)
③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④非常、最(初极狭)
55、寂:①平静(视端容寂)
②寂静(寂寥无人)
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
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②一会儿(立有间)
③参与(又何间焉)
④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④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⑤知道(见往事耳)
⑥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③将要(公将战)
④搀扶(出郭相扶将)
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②吹号角(且角且走)
61、借:①借(每借于人)
②依靠(愿借子杀之)
③即使(借第令毋斩)
62、尽: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③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②完成,达到
③即使
64、居:①过了(居十日)
②停留(不可久居)
65、举: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②发动(举大计亦死)
③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④参加(董生举进士)
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②具有(各具情态)
67、决:①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②分别(意难决舍)
③断然(故决然舍去)
68、绝:①隔绝
②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③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④极高的,陡峭的
69、开:①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②放晴(连月不开)
③打开(旁开小窗)
70、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①苦于(苦秦久矣)
②使……苦(苦其心志)
③愁(何苦而不平)
72、乐:①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②使……快乐(钟鼓乐之)
③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④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①类似(绝类弥勒)
②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①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②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③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④物资(利尽南海)
75、隶:①属于(世隶耕)
②跟着(隶而从者)
76、良:①真,实在(良多趣味)
②善良(此皆良实)
77、临:①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②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③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①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②鱼(呷浪之鳞)
79、令: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妙:①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②奇妙(以为妙绝)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②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奇(jī): ①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jì): ①骑兵(骑千余)
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
②有余(赏赐百千强)
③勉强(不可强以仕)
④力行(慕义强仁)
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②请求(曹刿请见)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④深(穷冬烈风)
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
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②神色(视端容寂)
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②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还(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②稍微(意少舒)
③不多(饮少辄醉)
少(shào): ①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④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shī):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施(yì): ①(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shí):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食(sì): ①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②出使(使于秦)
③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②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
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③舒适(其体不适)
112、 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数(shǔ): ①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数(shuò):①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
②就、于是(遂逐其师)
③因而(恐遂汩没)
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②“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①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②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③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④整个(通计一舟)
⑤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⑥贯通(中通外直)
118、 图:①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②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③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 徒:①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②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①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②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①堆积(大雪屯门)
②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①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②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①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②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③是(此不为远者小)
④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⑥刻有(为人五)
⑦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⑧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①说(谓为信然)
②对(谓先主曰)
③是(太守谓谁)
④认为(予谓莲)
⑤商量(舍人相谓曰)
⑥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⑦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 文:①画着文彩(皆披发文身)
②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①听说(余闻之也久)
②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 下:①攻下、攻克(蕲下)
②向下(日光下澈)
③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xiān):①鲜艳(芳草鲜美)
鲜(xiǎn):①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①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②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④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①品德(性行淑均)
②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③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④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①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①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②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②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②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①(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③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①停止(蒹葭,白露未已)
②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③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④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②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③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①交换(寒暑易节)
②容易(难者亦易矣)
③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①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①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②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③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④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①心情(意少舒)
②神情、态度(意暇甚)
③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①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④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2010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和答案
1. 中考语文新视野文言文参考答案及翻译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卫鞅想要变改法制,秦国贵族不高兴。
卫鞅就对秦孝公说道:“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
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卫鞅说:“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
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
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
秦孝公说:“好。”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九家检举,若不检举,十家一起治罪。
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从事工商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收为官奴。皇室宗亲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赋予属籍称谓。
各以差次名田宅犹言各以等级占有田宅、臣妾、衣服。拥有功勋的人得到荣誉地位,没有功劳的人即使拥有财富不给予分享成果。
2. 中考语文新视野文言文参考答案及翻译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卫鞅想要变改法制,秦国贵族不高兴。
卫鞅就对秦孝公说道:“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
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卫鞅说:“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
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
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
秦孝公说:“好。”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九家检举,若不检举,十家一起治罪。
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从事工商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收为官奴。皇室宗亲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赋予属籍称谓。
各以差次名田宅犹言各以等级占有田宅、臣妾、衣服。拥有功勋的人得到荣誉地位,没有功劳的人即使拥有财富不给予分享成果。
3. 中考语文新视野文言文第117页翻译《新视野》127页文言文《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参考译文钱若水任同州推官时,一个富家女奴逃亡出走,不知去向,女奴的父母到州里告状,知州命录事参军审讯。
录事参军过去曾向这个富家借钱被拒绝。在审决时说是富家父子将女奴杀死。
富家父子经受不了酷刑,承认了罪行。录事参军将案子上报知州,知州召集有关官员进行复审,多数人认为此案处理的正确,表示支持,只有钱若水对案件发生了怀疑。
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天,中间尽管知州多次催他,他也没有把案子退回,上上下下的人都责怪他。 一天,钱若水见知州,他说:我之所以扣发案卷,是因为暗访女奴的下落,现在女奴已经找到了。
知州就传令把富家父子从狱中提出来,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富家父子哭着对知州说: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就要灭族了。
知州对他们说:不是我,是推官钱若水帮助了你们。富家父子来到了钱若水办公的地方要求见面致谢。
钱若水却闭门不见。 知州想就此事报请皇帝为钱若水论功求赏。
钱若水坚决予以拒绝,他说:我只求案件得到解决,人不蒙冤而死,论功请赏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
知州更加敬重他了。《新视野》128页文言文10参考译文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
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
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
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
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
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新视野》128页文言文11《王化基成人之德》参考译文鞠咏考中进士,他以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后。
鞠咏被提拔,被朝庭提封为大理评事,任为杭州仁和县的知县。鞠赴任前,先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寄给了王化基,以感谢王公过去对他的栽培奖进,(又说)这次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以诗文往来同乐了等内容。
王化基却没有给鞠回信。鞠到任后,(王化基)并未给予任何特别的礼遇,而考察督促鞠的政事却非常严格。
鞠咏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奢望得到王公的额外关照,而是专心治理县事。后来王化基入朝被任为参知政事。
他到职后首先推荐鞠咏。有人问他问他原因。
王化基说:"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我所为他担心的是气盛和骄傲,所以我才有意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使他的品行更高尚。
"鞠咏听到这些话很感动,从此更把王化基当做良师益友了。 《新视野》129页12《子路受教》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
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新视野》130页13《娄公盛德》参考译文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多年,谦恭勤奋,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
他秉性朴实稳重,宽洪大量,狄仁杰入朝任宰相,实际上是他推荐的;而狄仁杰不知道,心里很轻视娄师德,一再排挤他到外地。太后发觉后,曾问狄仁杰:“娄师德有道德才能吗?”回答说:“作为将领能谨慎守卫边疆,是否有道德才能我不知道。”
太后又说:“娄师德善于识别人才吗?”回答说:“我曾经与他同事,没有听说他善于识别人才。”太后说:“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他也可以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了。”
狄仁杰退出后,感叹说:“娄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宽容已经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边际。”当时罗织罪名的风气很盛,娄师德长期担任将领和宰相,却能以功成名就告终,人们因此敬重他。
《新视野》130—131页《李勉埋金》参考译文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
4. 广东0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李迪传》答案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 初中文言文王守一的翻译及习题答案王守一
唐朝贞观初年,洛阳城有个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称是终南山人,经常背着个大壶卖药,有人求他买药买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赶着没病的人送给他药,这人十天后必定染上重病。有个叫柳信的,祖祖辈辈住在洛阳,他家有万贯财产,却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成年后,忽然在眉头生出个肉块。多次让人治疗,肉块也不能除掉,听说有这么个王守一,他便亲自登门祈求,请到家里后,便叫出儿子让他看。王守一先点上香,叫人摆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么一样,然后才从药壶里取出一丸药。用嘴嚼一嚼摊敷在肉块上,又叫摆上酒肉筵席。不多时,肉块破了,有一条小蛇露出来掉在地上,长约五寸,五彩斑斓,渐渐长到一丈左右长。王守一把筵席上摆的酒喝光了,对着蛇呵叱一声,那条蛇便腾空跃起,顿见云露缭绕天色昏暗。王守一忻然自得地骑着蛇飞去,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破格提拔。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6. 新视野第9篇文言文翻译和答案不要多余的翻译?br/翻译: 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答道:“颜回是仁义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又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答道:“子贡是善辩之人,我不如他。”那人接着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答道:“子路是勇敢之人,我不如他。
”有人奇怪地问:“三人都比您强,却拜您为师,听从您的调遣。这是为什么啊?”孔子答道:“我既有仁心又能狠心,既善辩又不露锋芒,既勇敢又有所畏惧。
用三位弟子的长处换我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我还不愿意呢。”孔子懂得该怎样来运用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
秦牛缺路过一座山,遇到了一群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车马,解开他的口袋和竹箱,还夺走了他的衣被。强盗们离去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秦牛缺,只看见秦牛缺非但没有恐惧、忧伤的神情,反而还显得很高兴的样子,有点悠然自得。
强盗们于是问秦牛缺:“我们抢了你的财物,用刀胁迫你,但你却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是为什么呢?”秦牛缺回答说:“车马是用来供人装载和乘骑的,衣裳是用来掩遮体形的,圣人是不会因为顾惜这些养身护身的财物而去伤害自己的身心的。 ”强盗们听了这番高见后相视而笑,说:“这人知道不以物欲伤害身心,不为利益拖累身体,是当今的圣人。
如果这样的人以这样的高论去见君王而被重用后,他必定会对我们作认真处理解决的。”于是这群强盗又折回来杀死了秦牛缺。
这位秦牛缺能够凭他的智慧来显示自己什么都懂,但却不能以聪明而掩其聪明、装糊涂以避杀身之祸;这位秦牛缺敢于表现自己勇敢,却不敢于表现自己“柔弱”。 凡是有道之人,都能应付仓猝事变而不会显得束手无策,遇到祸患总能化解,所以天下人都看重他。
如果现在只知道自己做某事的原由,而不知道别人做某事的原由,知己不知彼,那么这样的人对纷繁复杂的事还远远没有研究透。人如果能由原本的明白精明进入到混沌高明的境界,那么他就离道不远了。
《诗经》上说:“人们说过这样的话,哲人无不愚。”说的就是这道理。
你做出来了吗?没做出来我给你打下面的答案。 用手机的,想先把翻译弄上去。
7. 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纳!
8.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求;中考课外古文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本性嗜酒,家里穷不能常喝。亲戚旧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酒叫他来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不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自我,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记心中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把自己的志趣当作快乐。(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23《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每每向藏书的人家借,(借来)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归还。天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不放松抄书。抄录完了,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这人家大多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我)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脸色愈加恭顺,礼节愈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然笨拙,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隆冬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盖着,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店主每天提供(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享受。同住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饰红帽带和宝石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恳与艰辛是这样。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高兴。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把一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与游人一起。
向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的岸势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坐在潭边,四周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废弛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山,吞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象那连绵的雨下得繁密,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惨的风愤怒地号叫,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已的情绪了。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得)茂盛青葱。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高兴极了的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这样做官也担忧,辞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美丽,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里,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开,(这)是太守宴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站或坐大声喧哗的,(这)是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翻译: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仍然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起来就飞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冒着寒风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层的,清澈得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又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之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它啊。
晋文公攻原中考文言文答案
泽人网雁: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明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翻译: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英语中考题翻译
1.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令返而御。
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
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答案 D 解析 过:错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攻原得卫者舆马者 B. 侍公而食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答案 D项均为副词,将要。解析 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
B 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 B 解析 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答案 D 解析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译文:(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译文:(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文: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期:约定;②于是撤兵离开.去:离开.(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重点词有:原:原国;信:守信.句意为:(晋文公)攻打原国却得到了卫国的原因, 是守信用.(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阐述自己看法的能力.对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我们可赞成,原因是他守信,可反对,原因是他墨守成规,更可辩证看待把前两者结合起来谈即可.如果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恪守诚信),得人心,因而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功亏一篑(得到原国,实属侥幸)答案:(1)①约定;②离开(2)(晋文公)攻打原国却得到了卫国的原因, 是守信用.(3)如果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恪守诚信),得人心,因而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功亏一篑(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3.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15. (1) 约定(2) 攻克(3) 粮草(4) 投降,投靠 16. 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17. (1) 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 (恪守诚信) 。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 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 食竭力尽矣”) ,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 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
[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 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 “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 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 的。”
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 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4. 晋文公攻原的作品原文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 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5. 晋文公攻原的作品原文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
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牧羊犬很重要。农民牧羊犬帮助农民发现他们51和带他们回农场。迈克,一个农民从52岁,有一个非常聪明和诚实的牧羊犬53鲍比。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小但54家鲍比,他把狗55一个家庭成员。他经常说。“鲍比是世界上最好的狗。他工作努力,我的羊很好。56“如果狗房子是57。迈克知道鲍比必须和他的羊。迈克58与鲍比通过口哨(口哨)鲍比可以了解许多不同的指令从那些59。和鲍比也可以60自己吠叫(狗叫)或做其他操作。迈克非常喜欢鲍比。他们彼此相处得很好
希望你能弄成最佳答案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9.B(2分)
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应选B。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华()(2)造()
答案10.(1)开花(1分)(2)到(或“往”)(1分)
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分)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案1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
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是他写《琵琶行》同时。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