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而《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请从诗中找出一处

2.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在哪些诗句中体现?

3.诗经中的赋比兴

关雎中比兴的句子赏析_关雎里面的比兴手法

在情感上:

《关雎》 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年轻的男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句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却若即若离。第二句、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扩展资料: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1、赋。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2、比 。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3、兴。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参考资料:

表现手法——百度百科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而《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请从诗中找出一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 比、兴之一的“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用其他的人事物来抒发自我的情怀,为后面烘托气氛,雎鸠到了求偶的时节,所以有雎鸠热闹氛繁的气氛,自然而然的天性。后面,又说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又以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扩展资料: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在哪些诗句中体现?

起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

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

扩展资料

原文:

《关雎》

先秦: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又以荇菜既得而“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

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蓄,赋少也。

2、《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3、《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相关信息: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用。

诗无达诂,是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发展为对诗歌及文艺的一种鉴赏观念。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在艺术鉴赏中,由于诗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加上鉴赏者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四句窈窕淑女,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同时,《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白露未已。所谓,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而《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的手法,用自然现象来体现女主人生活的变化。刚出嫁的风光,被始乱终弃的悲哀。而且上下文还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富有艺术魅力,展现鲜明的形象。 比兴手法 的运用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的艺术法则。诗经是先秦时期,人民在田野间劳作时的民谣, 重章叠唱 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从而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欢快的心情。不仅仅是《关雎》和《蒹葭》,《氓》诗经中还有《桃夭》《式微》等,都是运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所谓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排比。比,就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就是烘托。在诗经种常常用于开头,用来塑造一种或是兴奋,或是凄凉的氛围。《诗经》民歌中借以起兴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关雎》中和鸣的雎鸠、《蒹葭》中茂盛的水草。这些物象其实与文章本无关联,但是作者却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塑造了一个浪漫的、动人的、赏心悦目的风光。也体现了爱情的美好,暗恋的心动。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诗经》由于是集劳动人民传送的歌谣,所以常常出现一首诗中,每句话只改了几个字。环环相扣,回环往复。朗朗上口。这种形式是民歌中独有的。民歌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抒情。所以赋比兴的手法也极利于抒情。